OPPO/vivo/六个核桃逆袭 全面解析深度营销
深度营销如何有成效?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在哪里?解读这些成功案例会给别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我自从出道做咨询以来,就一直从事深度营销的创新和实践的工作,我咨询项目的主要命题就是帮助企业导入深度营销模式,并且以此见利见效地实现业绩增长,伴随业绩成长,发育组织,锻炼团队,逐渐从弱小做到强大。 第一点,深度营销的核心点是非常见利见效。 在产品力一般、品牌力短期内无法建设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在某一个市场先干下去,如果能投入的资源多——可以从一个省干起;资源少则可以从一个县甚至从一个镇开始。你会看到,当年六个核桃“颤颤巍巍”开始启动植物蛋白饮料的时候,它们就是从周边的三四级市场开始做起。 只做了家门口的市场,做了河南一部分,做了山东一部分,就在方圆一两百公里的地方精耕细作,确实做得很深入,一个50万人口的县能做到3千多万。劲酒也是这样,在一个重点市场上精耕细作,后来一个地级市能做到1千多万,现在一个县都能干到1千多万,像浙江市场一年能干20多亿。所以,都是在区域市场上先突破然后滚动发展,这个见利见效性特别强。当然这有个前提是中国人口密集,非常适合精耕细作。 第二点,就是直插渠道。 在中国,甭管品牌多牛,不管产品多好,想一夜之间把货铺到中国3千多个县,2万多个乡镇,20多万个自然村,那是不现实的事情,没有一个企业能有效做到。深度营销就抓住了这个弱点,抓住了别的企业的瓶颈,从渠道开始入手,能够先把货铺到消费者终端、界面的接头点上,能够有效地去影响和掌控终端,极大地扩大对消费者的接触面和影响力。 所以它非常直接,因为消费者相对来说是没有明确购买目标的,只有30%的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买什么,70%是不知道的,是到了终端再说的。 而知道自己要买什么的这30%的消费者,在终端被老板娘、导购员劝说改变主意的又有70%,那相当于是80-90%的消费者是被终端所影响的。为什么叫决胜终端?老板娘说了:“什么品牌不品牌,什么产品不产品,到我店里,我这张嘴就是品牌,我推哪个,哪个就强。” 这反映出了中国市场的特点,渠道话语权非常大,尤其在三四级市场上,传统渠道的话语权和终端的话语权,是非常大的,有的时候是大过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这是它威力的第二个源泉。 第三点,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执行有效性。 能够一竿子插到底,把企业的资源、促销、政策和消费者传播的声音能够直接插到终端,提高了资源配置的精度和运用的效率。反观一些传统企业,他们高举高打,很多政策下不去,很多资源被克扣,到了终端就软弱无力了。我认为这是深度营销有成效,能够取得绝对局部优势的第三个力量源泉。 第四点,基于组织与团队持续努力,难以模仿。 因为不是花钱买销量,不是高举高打打广告,也不是低价冲击市场,而是让营销人员帮助和指导经销商,一个终端一个终端开,一场活动一场活动做,一个乡镇一个乡镇拿下,这样做市场,基础扎实,它不是水上的浮萍。 有的做法短期能冲上量,一个浪打过来就没了,深度营销不是,它扎根很深,做一个成一个,有很好的积累性,同时队伍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导致竞争对手很难复制。 往往很多竞争对手到我们做的样板市场去,看到我们怎么做了,也了解了我们的套路,但是说实在话,有心无力。看得懂是怎么做的,但就是做不成;或者是点上能做,面上做不好。 所以深度营销做得好的企业,一般都有强大的执行力文化,同时都是“屌丝”出身,都是拼自己,不是拼爹的,也不是靠广告忽悠,所以这个东西别人很难模仿,竞争优势比较持久。我认为这是它有效的第四个原因。 第五点,企业营销重心比较低,市场速度快。 一是资源的配置中心比较低;二是队伍的作业管理中心和执行中心比较低。贴近区域市场,贴近消费者,贴近最后一公里的“出海口”。所以,反应速度非常快,响应竞争的能力非常高,而且响应效率非常高。 我们去抢占一个市场,去攻克一个终端,去拿下一个客户,往往仗都打完了,竞争对手才反应过来。所以在同质化竞争过程中,这种高速度响应和强有力、精准的反应,我认为是获得优势的最核心的点。 在过去二三十年来,这种竞争优势体现得比较明显,没错,我们以前做过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指导TCL去抗击长虹。那时候的长虹,几倍于TCL的规模,而且一轮一轮的高频价格战,高密度价格战。 TCL如何应对?你做大客户,我做终端;你在一二线市场狂轰滥炸,我在三四级市场精耕细作;我掌控终端,我的反应速度比你快,于是我的产品节奏能够打得出来,我的推广节奏、服务节奏、市场运作的滚动节奏都比你快,所以6倍规模的长虹败在了速度快于它6倍的TCL。这是以速度抗击规模的经典案例。 这种案例其实在OPPO/vivo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我们就开始给步步高做顾问,那时候主要是帮助步步高去做复读机和DVD。我记得最早接触步步高,是我在深圳一个项目组做项目,有一个中介机构介绍我去旁边的长安镇给步步高讲课。那天步步高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在,尤其是核心经销商都在,课讲完之后,效果不错,他们就留我吃饭,说能不能合作一把。 那时候我才知道,步步高其实是没有什么营销队伍的。营销后台就是几个文员,然后配了一支40来人的“别动队”(后来这支队伍也取消了),哪个经销商不行就去帮扶哪个经销商,全国30多个经销商(基本是一个省一个经销商),然后通过经销商去运作市场。 这些经销商跟段永平的关系,既是经销合作关系也是股东关系,既是伙伴也是朋友哥们。当时我们在四川市场给他们咨询服务,使得区域市场有很好效果,销量不断上升。 一年后开始做OPPO手机的营销咨询服务了。当时OPPO品牌准备单起一行,从原来步步高手机体系里面脱离出来,做一个比步步高的定位高端一点、年轻一点、时尚一点、更国际化一点的品牌,所以从OPPO注册开始就是按照国际品牌来运作的,就是想脱离步步高原有的体系。因为原来的步步高手机是一个被贴了打工仔手机标签的,是山寨机中的品牌机。OPPO的做法是要求各个经销商独立成立团队,独立的团队,专款专人,与原来分开。 (编辑:浙我家)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