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浙我家 (https://www.zhewojia.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超级AI买家阿里巴巴

发布时间:2018-12-12 07:20:47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钛媒体TMT
导读:原标题:超级AI买家阿里巴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罗超,陶程亦有贡献 12月10日,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AI初创企业旷视科技正在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潜在投资者谈融资事宜。该知情人士称,旷视科技旗下AI平台Face++也在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者商谈

人才布局是BAT建设“导弹部队” 的关键举措,就像当初的导弹元勋一样,今天的顶尖AI人才也在被巨头争夺,AI顶尖人才就是“旗帜”,他们不只是有价值等身的技术实力,也与很强的头羊效应,一个人加入一家公司往往可以带来一群顶尖的人才。

BAT对基础技术的前瞻布局,用技术推动业务而不是让业务倒逼技术的思路,价值巨大。

这一点,华为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华为做通信设备出身,其业务横跨通信设备、消费电子、软件解决方案、云计算等领域,与一般的中国科技公司不同,华为一直很重视对基础科研的投入。2016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华为排名第8,位居中国企业之首,当时已高出BAT等互联网巨头一截。

长期来看,这种基础研究大投入让华为受益匪浅,比如华为手机,凭借着自主研发的处理器、AI操作系统等壁垒性底层技术,稳居国产手机销量第一,华为甚至发布了全球首款AI芯片且成功应用到旗舰手机。华为在通信市场的巨大成果,核心原因正是持续的技术投入。

现在BAT在技术投入上正在“华为”化,其中百度认知最早,AI技术领先;阿里场景丰富,AI商业化很成功;腾讯厚积薄发,志在必得,正迎头直追。

正如我此前所言,中国科技巨头对基础和前沿技术的投入,有望让中国本土企业的底层创新能力将越来越强,他们的积极投入会形成大量的技术成果,更重要的是会形成“头羊效应”,带动更多中国企业加大对底层技术的投入,与政府、高校通过建立实验室这样的方式,来营造企业投资基础科研的氛围。

底层技术投入一定会体现在上层应用创新上,那些曾经与中国企业有关的“不创新”词汇如:微创新、Copy 2 China乃至山寨,正在或者即将成为历史,中国诞生世界级创新公司也将只是时间问题。

科技巨头的军备竞赛

如果放到更大的视角来看,在基础和前沿技术投入上,硅谷巨头则已走出很远,它们的触角不只是在信息科技领域,甚至已经在生物科技、太空科技、新材料、超级高铁等前沿技术上进行布局。在不远的将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中国科技巨头或许也会在其中一些领域进行布局。

各大科技巨头都在“造导弹”,开展军备竞赛。

苏联和美国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其逻辑是:

“如果敌人有了能够克敌制胜的武器,那么我必须有,这样才不会被敌人消灭。如果敌人没有克敌制胜的武器,那么我也要有,这样我可以毫无顾忌的消灭敌人。”

在20世纪50年代,那个“克敌制胜的武器”,就是核武器,美国和苏联都希望取得全球霸权,双方进行核竞赛,各自储备了可以毁灭地球数次的核弹头。今天“克敌制胜的武器”变成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前沿技术,冷战双方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巨头,军备竞赛的内容则是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特别是AI技术的应用。

我们不能否认这样做的价值,就像核武器的国防战略价值一样,前沿技术则是科技公司的国防,回望那些倒下抑或衰落的巨头,不论是诺基亚还是摩托罗拉还是雅虎,都能够发现一个共同原因:新的技术浪潮来了,他们没有跟上节奏。每一波新技术浪潮,都会重新洗牌,能够一直坐庄的玩家不多,如果有,就一定是对新技术进行战略重视,而且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玩家。换句话说,会造导弹并不够,科技巨头还要能用好导弹的场地和能力。

正如我在阿里巴巴推出NASA计划后所言:

任何一家科技巨头都有技术焦虑症,阿里巴巴不是第一家加入到“技术军备大赛”的玩家,也不是最后一家。我认为,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时代,科技行业或将迎来技术军备大赛。与核武竞赛不同的是,技术军备大赛不会给世界留下隐患,因为互联网技术只会让世界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希望看到科技巨头的军备竞赛,更加激烈一些。(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浙我家)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