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人回答36氪:什么是创业,未来在何方?
我认为与时间无关,成功创业者的特质和诺贝尔奖的得奖者的人群画像挺像的,佛陀与希特勒。前者代表着,无尽的包容与细致,这类人能网聚人才与资源,机会通过多层次触角,总会辐射到他们;后者代表着偏执狂,对于自己从事事业的偏执与信仰,能够将产品、服务、模式、团队都推向为目标服务的极致。 @罗明 蔬东坡 创始人 创业成功和大多数人都没有关系。过去十年有无数次机会做成功一个哪怕蔬东坡这种年营收几千万的小企业,未来的机会同样有只会更多。每年都有赚上千万的企业,赚几百万的个人,但都不能算是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公司。 @王欣 云歌智能创始人& CEO、原快播创始人& CEO 高举高打、靠着烧钱占领市场或者贴钱补贴用户的产品最终都很难长久的生存。今年资本环境不景气反而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机会 —— 发现用户的一些例外的需求是现有系统无法满足的,这可能就是这部分用户的刚需,通过产品快速提供解决方案,就可以通过小群体发现大市场。 上升通道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发掘“例外”需求的能力,看到机会比给出解决方案更重要,这也是我之前跟大家提到的做产品的商业感。 @刘梦媛 衣二三 创始人 成长型人格和审时度势。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腔热血之后的学习和快速成长很重要,参考克鲁格的心理效应,很多人都处于第一个状态,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如想到达”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和”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这种成长和学习不是知识和资讯的输入,而是扩大思维通道。 审时度势并不意味着当下不是好的创业时间点,实际上考验的是创业者能不能穿透现象找到本质需求,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在于产品价值是不是正好满足了用户需求的价值,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永远都是好的创业时间点。 审时度势的另一层意思是,创始人应该提前对大环境进行预判和准备,把握自己所处的阶段、优劣势,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合作,做对的选择,其实也是对创业者综合能力的考验。例如衣二三在今年 9 月接受了阿里的战投,这不是外界所理解的“站队”问题,而是作为一个还在发展期的创业公司,对于衣二三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业务层面上对于整个赛道的共同探讨。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出发于创业者精神,长久于企业家精神。 @印建坤 异乡好居 创始人 创业其实一直都是难的,实际上我很不理解过去10年的创业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简单”?我相信在容易的年代诞生的企业都不会伟大。苦难辉煌和凤凰涅槃是有道理的,这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对人性的理解和拿捏准确的前提条件。 @李维 万达院线游戏 COO 创业本身就很难,大量资本泡沫带来了虚假繁荣和自我错误判断。国际化视野但做事接地气执行能力很强的公司可以成功。可以看看大众点评,今日头条和滴滴。 要深刻理解用户,要做好产品服务,一定要先专注再考虑扩张。团队一定要有专业度和务实,一定要能够整合资源抱大腿,一定要深入研究对手。以上要求都是很多团队不重视的。其实就是建立真的而不是自欺欺人的优势,并且真的对对手如数家珍。靠广告和补贴扩张用户模式是虚假繁荣行不通。 @顾俊 小麦铺 联合创始人 如果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咬牙坚持到最后的人。 @杨毅 Flow 创始人 现在基本很难在单点的创新突破就获得十倍的增长了,所以需要综合的特质。 @茄子 《太吾绘卷》螺舟工作室 创始人 这个问题其实我比较难回答,我只是一个想做游戏的普通人,没有研究过这么高深的“学问”,但如果就游戏制作而言,我觉得游戏制作者应该不断打开新的局面,让玩家玩到新的东西,人类的本质之一,应该就是探索未知吧。 @连杰 订单兔 创始人 我认为只是融资难,并不意味着创业难,因为融资难这个问题对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公平的。被资金抬高的创业成本,如人工房租也会降下来。经济增长放缓后,企业竞争比拼的从需求侧的争夺能力转化成供给侧优化能力,能够在一个领域深钻下去、做3万个小时以上,才有可能才在供给侧做出贡献。 @任静 指南猫 创始人 创业的本质是经营一家企业,企业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赚钱才是根本。有美好的理想,也得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如果一家企业连最通俗的赚钱都做不到,想要成就更美好的理想就更难了。 目光长远,弹性大,耐得住孤苦,对自己够狠,心定,不盲目跟风,不计较一时得失,甘愿接地气、反精英文化的精英。 @万旭成 SEE 小电铺 创始人 每一个技术革命的早期,创业者可以不分背景、资源进入行业并获得早期红利,但当下互联网见顶之后,首先对人就产生了门槛,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优秀的创业者一定是对科技、互联网经济以及企业经营都有深度的理解的。创始人和企业必须的特质一定是“不设边界”,保持混沌和初心,变化是常态。未来的创业者一定是科技驱动的创业者,他们对于技术有足够强的理解和兴趣,对新的变化保持敏感并落地于实践当中。 @刘博 清流资本 合伙人 增长会掩盖问题,危机会暴露问题,问题被暴露出来才有机会被解决。水大鱼大的时代可以让很多人称为“创业者”,但经济下行才能 test 谁能解决问题,最终成为“守业者”;真正相信自己做的事情的人会坚持下去,觉得在替 VC 们做他们相信的事情的人会 out。 @肖敏 经纬中国合伙人 现在这种经济环境对创业者是好事。好的公司是具有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的,死在退潮后沙滩上的,除了运气不好外,更多的是基本工不扎实。要享受创业成功带来的荣耀,就要耐得住千万次煎熬。环境恶劣了,杂音也就少了。踏实的创业者不应该为此焦虑,好公司总是能融到钱,无非是融资金额小一点,估值合理些,周期长一点。 总体来讲是对创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喧嚣过去后,需要精耕细作,急功近利的很难成功。另外基于基础科技的创业者会越开越多,改造产业的创业者也会越来越多。创业的基础基础素质也会因此提高。 你认为未来的机会在哪? @徐正 每日优鲜创始人兼 CEO 未来机会在于海陆空: ①空:AI ②陆:深耕产业 ③海:国际化 @魏基栋 松灵机器人 CEO 十年以内就两个主赛道,IOT 第一,无人驾驶第二。 @瞿芳 小红书 创始人 以人为主的新型智能商业。 @一位创业者 努力活下去。 @连杰 订单兔 创始人 放弃幻想,准备斗争。能够陪你度过寒冬的只有用户。长期来看,以红利为导向的投资机构和创业团队退出市场是好事。 @侯波 浣熊先生 创始人 中国人多,人力成本依然很低,所以短期不看企业服务市场。但看好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诞生)、农业(人多能提升农产品优势)、虚拟社交(真实社交无法解决的那部分需求)。 @李维 万达院线游戏 COO 我们持续看好游戏市场的细分领域头部机会,全球化机会。也看好游戏+机会,比如游戏+教育。 @冯驌 好好住 创始人 (编辑:浙我家)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