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浙我家 (https://www.zhewojia.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一定要打赢Mate7这一仗”,大中华区总裁剖析华为终端在中国崛起原因

发布时间:2018-11-21 16:07:45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钛媒体TMT
导读:原标题:“一定要打赢Mate7这一仗”,大中华区总裁剖析华为终端在中国崛起原因 钛媒体注:近日在华为内部的心声社区中,华为消费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发表了一篇名为《三个战略讲述华为终端在国内因何崛起》的文章,深入剖析了从2014年起,华为终端是如何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一定要打赢Mate7这一仗”,大中华区总裁剖析华为终端在中国崛起原因

“一定要打赢Mate7这一仗”,大中华区总裁剖析华为终端在中国崛起原因

钛媒体注:近日在华为内部的心声社区中,华为消费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发表了一篇名为《三个战略讲述华为终端在国内因何崛起》的文章,深入剖析了从2014年起,华为终端是如何在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

朱平先从战略背景进行了梳理:2011年底华为明确了消费者业务是主航道。

2012年形成“D/Mate”、“P”、“G”、“Y”四大手机产品系列,向中高端市场布局,,但立足未稳。

2014年上半年,决定必须弯道超车,坚决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全面转型,开始了2C能力的构筑。

Mate7的成功是一个好的开始,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在新机推出前,华为调研了4万多个消费这样本,最终看准用Mate7挺进高端市场这个契机,朱平还透露,当时中国区很穷,拿不出相应的营销预算,向总部借了一笔钱做品牌投入,“算是顺势赌了一把。”

Mate系列也让华为团队牢牢把握住了一款手机的核心DNA:大屏、长续航、高性能、安全。从这以后的每一代产品,华为都是在这些核心DNA上持续地优化。

Mate7成功后,华为渠道影响力提升,朱平称很多合作伙伴主动来找华为谈合作,更有某企业主动找我们,愿意免费开1000家销售门店。但门店数量关乎品牌形象与服务水平,需要从长计议。因此,华为为零售体系制定了开设门店的标准和流程,同时上线PSI(进销存数据)系统,拉通华为和分销商、零售合作伙伴的数据,建立面向消费者体验的智慧化运营体系。此后,中国区陆续建设了IT系统28个,覆盖产品、营销、交易、零售、服务、供应商管理等全业务流程,有效解决门店人员在决策时没有依据的盲拍问题。

关于华为终端的未来,朱平提到了两个关键词,新零售与大服务,所谓大服务,指“每一次销售就是一次服务,每一次体验也是一次服务,”在精细化竞争的时代,朱平认为服务是品牌的关键,华为要做“成吉思汗的马掌”。

以下为华为消费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的原文:

2014年3月,我加入终端团队负责中国区业务,之前有十几年的ICT网络业务经验,做过产品经理也做过客户经理,以及国内、海外、跨国运营商等管理岗位,但做终端业务却是一次全新的转型。一晃4年多了,我们在这片没有固定赛道的丛林中不断摸索前行,深感这个行业的复杂多变,体会到其中的曲折艰辛,也为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感到振奋。

来自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7年华为手机成为中国市场品牌偏好度第一,2018年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有人问这是怎么做到的?在我看来,这是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持续投入和努力的结果。 

战略转型: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型

  • 给思维“换脑”,变革势在必行

2014年的中国通信市场,移动通信网络向4G演进,运营商缩减手机补贴;互联网营销带给行业新的模式,老牌手机厂商受到冲击;消费升级,用户既理性又更期待品质。

战场变了,阵地变了,武器变了,对手变了,用户也变了。怎么办?

2011年底华为明确了消费者业务是主航道,2012年形成“D/Mate”、“P”、“G”、“Y”四大手机产品系列,向中高端市场布局,但立足未稳。2014年上半年,公司领导和消费者业务 CEO余承东跟我们一起多次去一线调研,很快做出决定:必须弯道超车,坚决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全面转型,敢于战略投入,扎扎实实构建2C能力。

“一定要打赢Mate7这一仗”,大中华区总裁剖析华为终端在中国崛起原因

我刚到任的三个月,不敢下车伊始“指点江山”,更多的是多听、多看、多讨论,听用户怎么说、听“明白人”怎么说,看合作伙伴和友商怎么做,看业务场景是什么样子,与团队进行头脑风暴、热烈讨论解决方案。

出于各种原因,华为面向渠道和零售合作伙伴的业务能力比较薄弱;流程和IT、数据运营仍处于人拉肩扛的阶段,进、销、存看不全;面向消费者体验的组织和能力建设刚刚起步,引入的“明白人”大都处于融入期。

起步维艰,必须给自己“换脑”、加满油,走出一条全新的2C变革之路。 

  • 一定要打赢Mate7这一仗

很快,便迎来Mate7上市的考验,这是中国区进行2C转型弯道超车最关键的一役,也是我和团队的背水一战。每一款旗舰机的成功与否对品牌影响非常大,在项目筹备期间我就向大家表明决心:这个项目不达目标我就主动申请下课。

手机市场可谓是一片丛林,综合了消费品行业各种挑战。首先,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众多,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科技和全球化成为新的变革力量。其次,消费者群体庞大,个性化需求多,面对十几亿用户,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没有好的方法是非常可怕的;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消费者行为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需要更广泛的服务和互动,建立基于信任的品牌关系。另外,线上线下渠道零售的广度、深度、健康度的要求都很高。中国区要想在丛林中活下来,找到走出去的路径,必须要有自己的方向和节奏,战略选择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Mate 7是Mate系列的第三代产品,在产品规划阶段就做了4万多个样本的消费者调研,目标人群定位为商务人士,根据他们对大屏、续航、安全的要求,有针对性开发了EMUI、大电池、指纹、高屏占比、金属机身等特性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智能手机的产品是1,品牌、服务、营销、渠道、供应链、生态等要素都是0。产品是核心要素,但如果这些0跟不上,就无法发挥好1的价值。我们多次讨论Mate7的上市方案,提出:要坚决打入高端市场,定价在3500元以上档位,计划销售超过百万台。

这立刻遭到多人反对。“之前还没有哪个国产品牌卖过那么多的量。”“Mate前两代一共才卖了很少的量,卖得动吗?”“很多消费者更青睐国外厂家,我们品牌能力较弱,华为能改变他们的认知吗?”

我们看准Mate7是华为挺进高端市场的好契机,定位和卖点都符合了高端机的特点,只要运营好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当时中国区很穷,拿不出相应的营销预算,我们向总部借了一笔钱做品牌投入,也是顺势赌了一把:在营销方案上做了很大的创新,深入分析了诸多市场信息、用户偏好,把品牌内涵、产品优势和用户价值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营销、口碑营销的作用,进入全方位营销的阶段;实现渠道零售的变革,线上线下协同,更加贴近末端。

(编辑:浙我家)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