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浙我家 (https://www.zhewojia.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互联网巨头相逢养猪场

发布时间:2018-11-23 05:52:35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视觉中国 文|Alter 猪再一次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宠儿。
导读:原标题:互联网巨头相逢养猪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Alter 猪再一次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宠儿。 近日,京东金融正式更名为“京东数字科技”,这个强调“数字科技”的部门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去金融化”后,提出了进军产业互联网的第一件事:养猪。至此,

猪的高质量生活背后,是一套网易味央自创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网易味央主要瞄准的用户人群是中产及中产以上人群为主的中高端市场,因此品质是网易味央关注的重点。当然通过品牌赋能农产品,也能让网易味央的猪肉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议价权,减少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3、销售型:批量进口,加工销售配送本地化

代表企业:丹麦皇冠(与阿里巴巴集旗下云象供应链合作)

互联网巨头相逢养猪场

(丹麦皇冠养殖场)

另一个在今年宣布进入中国市场的是丹麦皇冠集团。丹麦皇冠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商,旗下拥有2000多家养猪场,每年处理2100万头生猪,92%供出口。今年,丹麦皇冠宣布斥资4.11亿人民币,在中国嘉兴平湖建设肉类加工厂,向中国出口屠宰完毕的部位猪肉,并借助阿里巴巴实现销售和配送。

丹麦皇冠的养殖模式与网易味央有诸多相似之处:一头猪至少有2平米的生活空间,要有供猪洗澡的设备等;每一头生产的母猪,都有自己专属的“安全栏”,这样体型硕大的母猪在喂奶时,不至于因不小心而压死猪崽;而自出生起,所有的猪都会戴上一个耳牌,可全程追溯其出生地,饲养记录,疾病治疗等信息。

不过,同样是提倡人性化养殖,丹麦皇冠和网易味央在许多养殖细节上仍然有一定差别。丹麦皇冠使用一种 “由小麦、大麦和矿物质混合而成的,口感微甜的姜黄色细小颗粒”作为猪饲料。据称,这种连人都能直接食用的猪饲料,比传统饲料能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营养。而网易味央则在特制配方的基础上,使用了全自动液态粮饲喂系统。

从企业的盈利模式上看,丹麦皇冠主要的诉求在于大规模养殖、高效率生产,从而实现更大规模的销售,而中国,正是他们实现销售增长的重要市场。据了解,丹麦皇冠的猪肉将在丹麦完成养殖和屠宰,国内工厂完成加工、切分、包装等环节。

痛点在哪里?未来在哪里?

回到开头,在这个从痛点中掘金的老故事中,互联网企业养猪的机会来自于解决猪肉生产中的痛点,匹配变化中的市场需求。围绕这个问题,以上三种模式分别从三个层面给出了尝试。

互联网巨头相逢养猪场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以丹麦皇冠为代表的销售型模式试图解决其中最基础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正如前文中提到,食用进口猪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丹麦皇冠无非是众多洋品牌中的一个重量级玩家。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能够解决品牌的配送和部分销售问题,但洋猪肉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问题,丹麦皇冠同样绕不开去。

例如,国人在猪肉消费上与西方人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人喜欢经济的“家庭装”大包装产品,中国人则讲究新鲜,更偏好独立的小包装;西方人习惯购买保质期较长的熟食产品,中国人则喜欢购买鲜肉,回家自己做。

种种消费习惯差异下,丹麦皇冠能不能适应中国的水土,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丹麦皇冠引以为傲的养殖模式下产出的猪肉,品质能否在长时间长距离的冷链运输考验下依然保持水准,也需要实践来证明。

以阿里云和京东数科为代表的赋能型模式,则解决了更高层次的生产效率问题。无论是“神农大脑”还是“ET大脑”,核心都是通过AI技术的应用,提高养殖端的效率。未来的商业路径也绝不是猪肉销售,而是通过输出技术,为行业提供养殖端解决方案,从而获取利润。

从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来看,技术赋能的打法确实有一定的想象空间。由于环保压力的加大,散户养殖加速退出市场,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的趋势也日益清晰。

在这个巨变的过程中,以技术为驱动的行业升级存在极大机会,而本身就有技术积累的互联网企业无疑拥有核心的竞争力。不过,尽管AI养猪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现条件,但从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养猪产业的情况来看,这套技术真正完成试验并且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看来,兼顾养殖模式重构和猪肉品质提升的自营型模式是比较有实际意义和发展空间的。在销售型模式和赋能型模式中,对效率的追求显而易见,但是,这些企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大多忽略了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

在消费分级的当下,食材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新中产和中产以上消费者的重视,价格敏感在这一人群中日趋减少,而这一块价值洼地也正在受到诸多企业的关注。

另据消息称,向来把养猪看作“慢生意”的网易最近也加快了模式复制的步伐,旗下新建农场年内将在江西高安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生猪年出栏量将达15万头。

当然,要想改变一个万亿体量的市场,仅仅依靠创造一种模式,发明一套技术是很难做到的。

尤其是在生产端,涉及步骤庞杂,大量环节又长时间沉淀在线下,互联网公司如果试图以技术打开局面,首先要攻破的是行业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其次要打破行业壁垒,真正实现AI技术的应用。

尽管阿里云和京东科创目前交出了漂亮的实验结果,但这套技术能否快速落地并且进一步拓展,短期内来看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自有农场、自营强控的模式下推进,尚且需要花费数年之久,不难判断,养猪就是一门慢生意。阿里、京东、网易们若是没有做好打10年攻坚战的准备,那么掘金万亿市场的机会恐怕也只存在想象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浙我家)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